几天前和经信厅一位分管统计分析工作的领导闲聊,她谈到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4.8%,投资成为最大拉动项;而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只有0.4%。
第二季度之所以出现这么低主要是因为上海被封控了3个月,也就是因为第二季度上海被封控才发现上海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以前疫情主要冲击第三产业,结果第二季度上海被封控之后直接冲击了第二产业,直到5月初余承东和何小鹏等一众大佬纷纷为汽车行业喊话,这才揭开了疫情之下企业的真实困境。连蔚来汽车这些大企业都撑不住了,中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我记得我在5月中旬写了一篇小文《疫情第三年了,中小企业的路在何方》,还配上了“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8月份四川经历了艰难的限电保民生,8月18日上海经信委回应发函向四川要电事件仍然历历在目,上海市经信委工作人员称“函件不是和民生抢电力,会优先保障民生用电,等工业用电恢复的时候,希望上汽乘用车、特斯拉等重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被优先考虑恢复”。上海不仅仅是中国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它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一是上海有许多如装备制造等世界一流的产业,二是许多如生物医药、器械制造产业在全国是一流的,其三上海是长三角的经济中心,上海一封控整个长三角受到重大冲击,四是全国各地许多城市实际和上海都形成了比较紧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关系,上海一封控影响很多的城市,所以第二季度之所以一下掉到0.4%的主要原因是上海被封控了3个月,导致第二季度只有0.4%的增长。
第三季度上海解封,目前三季度增长数据还没有得到公开,总之三季度经济开始恢复了,第一财经官方预估三季度增速3.7%~4.2%,但无论如何第三季度离预设目标差甚远,按照计算第四季度要到8.5%才能全年到5.5%,所以今年中国经济疫情以来衰退最厉害的一年,基本可以判断下来,因为就剩第四季度了。
第四度各地加大马力要把原来的“搬”回来,所以我们目前看到各地经济主管部门大喊口号不断出台新的政策,统计局的执法力度好像也少了许多,甚至有的经济主管部门直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数据高质量填报进行优化指导,但无论怎么“搬”即使在数据方面做文章都还是难之又难,经济问题不是一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
未来。
首先应该是继续处理好房地产的问题。目前拖后腿的主要是房地产,过去房地产的直接贡献是7个点左右,加上建筑业差不多15个点左右,再延长一点装修之类的,对我们贡献差不多是20个点左右,贡献很大;六七千万人和房地产有关,房地产企业直接就业人员是一千多万人,加上建筑业就是三四千万人,加上延长一点装修之类的差不多六七千万人,我们六七千万人是靠房地产吃饭的,他一收缩就业马上就出问题;地方政府的收入里面35%到55%来自于卖地收入和房地产交的税。房地产收缩地方政府就没有钱了,2021年度恒大都已经躺平了,但恒大的税收贡献仍然排到前全国前10位。房地产突然之间极度收缩导致三大指标全部收缩,全国出现负增长,甚至深圳上海也在“吼着”要了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继续回到一个文件与经济的问题。去年10月份开始国家开始全面启动房地产业,已经出了七个与刺激房地产相关的激励政策。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廉租房建设”这个是要稳所谓的建筑业。后来这个还不够又增加了一句话,就是加大破老旧小区的改造,老破旧小区的改造,所以廉租房、保障房、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从消费角度来说是稳建筑业,这样可能对我们的增长,和就业、地方政府收入就有意义,所以原计划今年要出200万套的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最近大家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房地产产业导向是强调保障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和破老旧小区改造,大家看到最近相关部门提出来,未来的中国房地产是两块,一块是市场化的房地产,一块是保障性房地产,要分出来一块保障性房地产,就是廉租房和所谓的保障住房建设占很大一块,这个方向的要点是保障住房、廉租房、破老旧小区改造,明年会继续加大,这样可以稳定建筑业,稳定由于房地产引发的影响,这是第一个对策。
二是“商品房市场要满足购房者的合理性需求”,简单说就是解决市场问题供需问题,所谓合理性需求,刚需、改善性需求都算合理性,按这个办法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后来政策执行中有两个问题,其中刚需好理解,什么叫满足改善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是第几次改善?如果第一次改善是需要两套房的,第二套房得让我买,如果第二次的改善房,就是让我买第三套房的,第三次改造应该买第四套房,到底定哪一个层面才行?后来地方政府觉得这个很难办,所以提出来取消限购,限购取消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取消限购的趋势,目前有的省会城市已经宣布取消限购了,有的城市没有全部放开限购但部分区县已经放开,现在一些关键的省会城市有的还在犹豫,到底怎么取消还在犹豫,大家知道阻力也很大,像南京宣布了2个小时就停止了,本来宣布取消二手房限购,刚宣布就取消了,为什么?苏北兄弟坚决反对,你南京一旦取消,我们苏北都跑南京买房了,苏北怎么办?坚决反对取消,所以2小时候宣布取消了,这里面很复杂。
三是“要保证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这是保产业。怎么才能做到平稳健康发展呢?第一件事要求所有房地产商必须调整发展战略,从过去的高杠杆,高周转转向一个常态化的增长模式,过去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是高杠杆、高周转,借钱拿地,不断的铺摊子来维持发展,这个模式必须调整,调整以后才能保证产业健康发展,这件事做起来难度很大,因为从高杠杆高周转转向常态化难度很大的,不是那么容易,最好的企业龙湖转型都很艰难,转型过程中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件事做起来我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不是很快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件事。保证房地产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第二件事就是“一城一策”,一个城市一个对策,不搞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政策了,由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叫“一城一策”,一个城市一个政策,这个讲起来好讲,做起来难。因为你不知道我提出这个政策上面是不是满意,一旦不满意“乌纱帽”就丢了,所以各地都在观望,没有一个城市提出来我的房地产政策是什么,看不到一个城市公开宣布的,我和别人不同,是什么,都在观望,因为害怕一冒头出现问题,没有得到上级认可怎么办呢?所以现在“一城一策”讲起来很好讲,做起来很难的,因为你要提出我这个地方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就明显非常特别,一旦提出来以后,相邻的那些城市怎么看你?会不会有别的说法?所以各地政府都在观望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我这个政策提出来是不是得到相关的认可,所以“一城一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难度比较大,现在看不到“一城一策”到底体现在哪里,没有完全看出来。第三件事就是解决好已经出现的流动性问题,已经爆雷的企业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不解决整个房地产业很难平稳健康发展,已爆雷的现在都是房地产头部企业,有一部分腰部企业也爆雷了,都是规模很大的房地产企业爆雷了,恒大2万个,负债2万亿什么来解决,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解决房地产企业和爆雷企业的难度很大,因为他不是中小企业,是头部企业和腰部企业出问题了,到现在为止像恒大,原来是今年年底要出方案,现在看来又危险了,原来7月份出,没有出来的,年底我估计又危险了,这些企业的问题得不到一个答案的话,房地产产业本身很难持续发展,所以这件事做起来也很有难度,难度比较大,所以保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提法上很科学很对,但要做好这三件事难度比较大,现在看不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趋势,还看不到的,虽然中央讲房地产泡沫化得到一定的抑制,这个可以这样讲,但是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趋势还是模糊不清的,所以继续会拖累我们的,这是所谓的第三个对策。
四是“保交楼解决烂尾的问题”,这是很对的,引发的问题是有人已经积极宣布弃房停贷,所以国务院提出来保交楼,解决烂尾楼,最近我跑了一圈,发现保交楼和烂尾还不是一回事,烂尾有各种情况的,有的是房子全部卖掉了,开发商挪用资金干了别的事,这些停下来了没法交房,结果烂尾了,这种情况好办,强制你把钱找回来,把房建好保交楼,另外的项目是他已经建了很多的房子没有卖掉,或者卖的很少,只卖了几分之一,他一看卖不掉房子停下来成为烂尾楼,这种情况难度就比较大了,下许多烂尾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发现卖不掉停掉了,不是房子卖完了停建了,而是看卖不掉就停建了,所以保交楼和烂尾不是一回事,有的烂尾楼解决不了的,因为小区很大,建了以后发现卖不掉就停建了,成为烂尾楼,这个烂尾我估计很难解决,在县城里面很多烂尾是这种原因的,所以保交楼和解决烂尾不是一回事,一定要区分开来,我估计保交楼差不多,只要把钱付了,房子卖掉了,这个交楼做起来难度应该不是太大的,但是要全部解决烂尾是不太可能的,估计很多烂尾会持续存在的,会继续拖累我们,因为烂尾的钱是哪来的?别人的钱借来差不多了在这个地方,你想涉及到很多人的,保交楼我估计这个目标有可能今明天两年逐渐会实现,有很多烂尾解决不了,因为有的不是烂尾的问题,这个小区不该在这儿建,他建了,建了以后发现卖不掉就停建了,这个暂时很难解决,第四个办法保交楼解决烂尾。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的效果不大,目前三大指标仍然是负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是幅的,销售额是负的。简单来说一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卖方供不应求的市场,过去房地产这种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房子消费属性一旦失去其资本功能属性也就困难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房地产企业将出现大面积的分化了,房地产再也很难回到过去的辉煌了。
——————
今年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动态清零”的政策应该是已经是一个国策得长期坚持下去了。所以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恢复的常态,就是继续处理好疫情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继续处理好抗疫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第三产业受到重创的背后原因是疫情,第二产业受到影响也是疫情,疫情影响了我们整个经济,所以怎么处理好抗疫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对抗疫情无非两条办法,第一条找到抗体,就是疫苗和治疗它的药找到,找到抗体了要不要对付它,然后感染后吃药治好了就找他,抗体,现在疫苗找到了,我们都在打,效果不是太满意,你会发现打了也照样感染,最近北京说我打了还得隔离,那我打了干嘛呢?日本首相打了四针也感染了。第二个办法就是隔离,这是无奈的选择,没有办法只好隔离,我们中国是隔离最严格的国家,但隔离的精准性还需要研究。隔离精准,伤害经济,更伤害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执政党的感情。
最近长讨论的有五个关于隔离的问题。
一是隔离范围多大才算合理,既保证病毒不传播又能保证经济影响最小;二是以什么方式搞隔离,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搞方舱医院,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三是隔离时间到底多长比较好,到底14天、还是7天,甚至还是5+2、4+3、3+4;四是隔离的过程能不能更加人性化,前段时间四川地震了,我们乐观川人调侃“一家每次只能跑一个,一次只能跑2小时”,不知道这些数据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犯病了没核酸不能住院,有核酸其他医院做的本医院又不认可?小孩啥也不懂单独隔离有没有必要?家人去世了能不能去告别一下?本来就是灾难,遇到灾难应该更人性,大家才理解?家有小孩的才知道什么时候入院难,诊所不接待,医院要核算,等待最快要4小时,然后4小时核算结果出来医生下班了,或者好不容易抢到的号过号了,所以最近我家是什么药、什么医疗设备都备得很全,甚至目前还准备再去备一台除颤仪,简单就是对目前的机制已经没有看到特别理想的希望了;五是隔离能不能提高效率?效率提高对经济保障有好处,现在的效率很低,而且随便拉一个人就执法,有的大爷大妈、有的可能连字都不认识、有的连国务院第九版啥都不知道,甚至还有自备“执法装备”的棍棒的。
这三年来,有的人的财富已经基本差不多了,有的企业也赔的差不多了,经济账、政治账,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国家也是家。疫情来了体制内的工资照拿,体制外的人不干就没有了,企业有收益就活着,没有收益就没了。
所以保经济增长的常态要继续处理好抗疫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就是继续解决好需求收缩的问题,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和增长。国家大政方针定就两条,一是放水扩投资,二是发券鼓励消费。投资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政府公共产品投资,一个是传统基础设施投资。
公共产品投资比如交通类的基础设施、新基建、产业投资等等。比如地方交通、能源类设施、水利设施、新基建投资、公共卫生投资,投资的另外一个是产业投资,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现在市场货币接近260万亿,大量的钱提供出来了,但企业拿不到钱政府也拿不到钱,因为银行要各种担保抵押、各种要求,但是企业政府没有钱。目前货币政策很宽松,财政太紧,现我们国家政府债只有45万亿,占GDP比例大概40%,美在31万亿国债,GDP只有23万亿。不过目前国家已经在启动各种对策了,这样政府投资也有钱了,企业投资也有钱了,剩下就是解决投资需求的问题。
另外一个启动消费需求。消费一是“吃穿用”的基础性消费,二是住房与出行,三个是文化与教育,四是医疗与健康,五是旅游与休闲,六是生态与环境。疫情整整延续了三年,很多人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正常生意,吃老本三年没钱了;不过靠财政吃饭的人都没有问题,不上班钱也照发。
四是解决好预期转弱的问题。所以从今年4月份以后一直强调资本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五大市场要素,国家应该很清晰是要告诉大家不是打击资本,该干嘛就干嘛,别老琢磨移民,世界经济现都不好;金融领域也不断爆雷,P2P、小贷、担保机构以及甚至某些地方银行都不给储户兑现了这些负面信息不断打击民众信心;互联网比特币、狗币、猫币、猫狗币,不过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引发的所谓爆雷的情况已经得到挟制了。
五是继续解决好供给冲击的问题。中美关系交恶之后,我们国家经济上有许多短板,美国试图以这个短板来挟持我们,导致我们所谓生产体系、供给体系受到一定的影响,拜登上台之后相比特朗普,拜登更是老谋深算,这个人更坏,特朗普我们觉得是“二百五”一个,他继续当我们觉得没事,为什么?这哥们儿有一点,拜登比他更加老谋深算,特朗普给我们打关税打不过我们的,我们不怕的,但拜登一上台我们就很紧张了,拜登上台主要对准中国的制造业,你们注意拜登上台主要是打中国的制造业,因为中国唯一的优势是制造中心,我们唯一的优势是制造业,所以拜登上台要冲着中国制造业来了,做了两条动作,一个联合日本和韩国,要在芯片上制衡我们,阻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拜登是中美建交之后第一次出访亚洲没有顺访中国的总统,本来中美建交之后,美通总统出访亚洲一般都会顺访中国的,要么先到韩国、日本,最后到中国顺访一下,这次拜登没有来,拜登到了韩国直接到了韩国的现代,到了日本直接到了日本几个芯片制造企业,再拉着我们台湾,干嘛呢?在半导体、芯片上制衡中国,让中国制造业不能升级换代,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造业升级换代,核心是信息技术方面,就是集成电路半导体的芯片,他一卡脖子我们就没有办法升级换代芯片,拉着韩国、日本、台湾要阻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另一个拉着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要争夺中国中低端制造业海外的市场,就是把中国中低端海外市场给你干掉,那你怎么发展?我们中低端制造业就是海外市场,他要干掉你的海外市场,拉着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要在国际争夺中国的中低端制造海外市场,你想想让你制造业中高端不能升级换代,把你中国在世界的中低端制造业市场给你干掉,我们制造业就完了,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中国唯一的优势是制造业,所以中国必须应对这个挑战,所以中国有一条很坚定,制造业绝不能离开中国,这个意志很坚定,绝不能离开中国,他拉拢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想争夺中国海外的市场已经失败了,大家看8月份跑得最快的越南已经出现贸易赤字了,贸易逆差了,为什么?还离不开中国知道吗?所以拜登这个我估计很难,因为我们一定会守住中国制造业,中低端制造业在海外的市场,会想各种办法,同时会想各种办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中高端升级换代,一定会这样的,所以解决供给冲击的核心问题,中国是守住制造业了,美国才要打中国制造业,就这两条,一个防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一个是要争夺中国中低端制造业海外的市场,这两头一卡似乎就可以搞掉中国的供给体系,供给体系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应对办法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中国目前之所以让金融给制造业让利,开始收缩金融的扩张,收缩过高的金融的收益,就是为了保证制造业不能离开中国,要应对这个挑战,所以金融领域的同志应该理解,过去你们收入还可以,赚了不少钱,差不多了,不能再赚了,我们要保证制造业不能离开中国的,或在制度上体制上约束你,很正常,干嘛呢?因为中国供给冲击的核心问题是制造业,拜登主要打击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一个限制中国制造业的中高端的升级换代,一个是争夺中国制造业中低端海外市场。
中国人每天动手才有钱,不像俄罗斯地下那么多天然气,所以中国一定要守住制造业这个核心,估计未要保证制造业与成本的继续降低,下一步税收调整主要是制造业,对制造业减税是必然的,对金融方面应该限制会越来越多。